爱德加·凯西 官方网站

 

善与恶的问题

 

凯西再提出,在某一世,灵魂会要么进步,要么倒退。邪恶本质上促成了灵魂退化(soul retrogression)——远离“合一”的灵性天命。所以,我们该如何看待自私的野心、贪婪和暴力,一些所谓的邪恶面孔呢?试图从灵性观点看世界的个人,该如何理解如此公然滥用权力以及这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呢?

 

针对这个问题,若干最具洞见的评论,可以在这篇当初提供给第一批“探索上帝”小组的解读中找到。这个小组从凯西那里接收到大约一百三十篇解读,探讨了二十四个灵性准则和灵魂成长课题。

 

解读262-52号是该小组在研习“机遇”这个主题期间传递过来的,那是后十二课的一讲(我们将在第六章〈灵魂发展与灵性成长〉当中探讨前十二课)。我们在物质世界中面对的实质机会是:选择要么为提升生命的价值观服务,要么成为自私、毁灭性价值观的奴隶。如同我们在解读262-52号近尾声时发现的:“意志被赋予给人类……以供选择。”

 

这篇解读的主旨,是要有系统地编纂可以呈现给学生的“一的法则”。的确有好几位小组成员回想起,四年前,一位有成就的凯西解读学者冒顿·布鲁曼索(Morton Blumenthal)想要为学生设计一门课程。当时,他得到的建言是:“前六个月的第一课应该是‘太一’(one),‘太一’,还是‘太一’,神的一,人类关连的一,原力的一,时间的一,目的的一,每一份努力中的一,就是‘一’(oneness),‘一’!”(900-429)

 

尽管解读262-52让我们值得注意的,是探讨邪恶的问答交流部分,但凯西的创世故事与合一律法,设置了无价的珍贵背景,让人欣赏到凯西通常如何对待善恶。

 

神是第一因(the first cause),是太一源头(the one source)。在诞生出宇宙这个创造性的伟大行为当中, 神动了。两极对立是结果:正面与负面、吸引和排斥。如今要在选项之间做出抉择,那份动态张力是未来发展的关键。

 

那么,人类的灵魂在哪里融入这则故事呢?

 

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创造成有潜力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。带着自由意志的天赋礼物,每一个人可以选择遵循 神的发展蓝图,或者是反抗它。在这份灵性演进的蓝图中,无限的“灵”穿透物质——也就是说,宇宙的灵以个别的人类形态来认识自己。因此,我们有机会“觉察到在他的意识界域里面移动的第一因”。

 

那么,人类是如何出错的呢?邪恶是如何进入这个平衡态势的呢?

 

我们受到两种基本邪恶的诱惑,爱德加·凯西约略提到过,而马丁·布伯(Martin Buber)和鲁道夫·史丹纳(Rudolf Steiner)等灵性哲学家则比较明确地阐述了。诚如凯西所言,两种形式都是一种叛逆,都意谓着反对将“灵性”带入物质界的冲动。

 

一种邪恶诱使我们相信,没有灵性实相这类事。它否定 神的“一”,乃至否定有更高阶力量的存在。它促使我们抗拒相互穿透的灵,专注于物质实相。结果可能是盲目的唯物主义、铁石心肠、自私自利的想法,以及对死亡的恐惧。

 

另一种邪恶比较难以体认。它过度申张自己的权利。尽管我们可以有错觉妄想,但我们其实并不是太一、创造能量的源头;我们只能够反映它和使用它。凯西要我们想象一面镜子,镜子不会自己发光,只是反射光和重新导引光的路径。实际上,与其说“我是神”,我们更需要说:“我为住在我里面的唯一的神服务。”

 

不过,是否有一个特定的“存在灵体”(being),一个个体的恶魔,导致我们误入歧途呢?

 

解读262-52号提到一个,但那不同于声称邪恶是被人格化的,就好像“个人的神(personal God)并不意谓着神是不折不扣的一个人。凯西反倒是要提醒我们,每一个人都有个人的邪恶能力,如此叛逆的能力,使我们远离生命的真正目的。

 

邪恶并不是神学家和哲学家的空谈它准确命中现代文化的核心,以及我们让自己陷入的混乱之地。在探索怎样振兴并治愈社会的价值观时,我们首先需要体认到蕴含其中的与神合一。然后我们需要体认到,有些选择确实是提升生命的,有些则不是!而且邪恶对这些选择的影响是非常真实的。邪恶并不是与神分离,而是以负面的方式使用那个太一源头。

 

归根结柢,勇敢面对善与恶的问题,其实并不是解开某个哲学上的纠结,而是有意愿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。


 

我们活在一个有秩序的宇宙中,受宇宙的律法支配。人类在这个宇宙中有一个有所目的的位置,而且有一份作为灵魂的蓝图:要有意识地将灵性生命的特质带入物质世界。那份蓝图要求我们好好发挥神已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两份大礼:创意心智和自由意志。这样的自由使我们有可能误入歧途——也就是叛逆或受到邪恶的影响。

 

帮助灵魂成长的道路,是要使我们的自由意志与创造万物的神的更高旨意调谐合拍。在这么做的过程中,会我们领悟到,蕴藏在切存在底下的统一性(unity)


 

附解读

这篇通灵解读262-52号,

由爱德加·凯西于九三三年八月二五日给出。